2019年夏天,我在临江县的档案馆翻到泛黄的会议记录本时,老管理员凑过来问:"你也在找老桑的故事啊?"玻璃窗透进来的阳光正好打在他花白的鬓角上,这话里带着二十年陈酿的感慨。
1987年冬天,桑义州还是县化肥厂的司炉工。每天凌晨四点,他总揣着铝饭盒准时出现在锅炉房。厂区后墙的歪脖子柳树记得,这个爱在休息时看《经济日报》的工人,常被工友们打趣:"老桑,报纸能当煤烧不?"
转折发生在1992年。当厂里要搞承包制时,38岁的桑义州突然站出来:"让我试试。"他递上的方案里藏着玄机——用废料生产复合肥的设想,后来被省报称为"点石成金的魔术"。
时间 | 身份 | 关键事件 |
1987-1992 | 司炉工 | 自学企业管理课程 |
1993-1997 | 车间主任 | 实现废料利用率87% |
1998-2003 | 副厂长 | 推动股份制改革 |
2005年改制关键时刻,老桑做了件让所有人瞪大眼睛的事。当时资产评估显示厂区地皮价值暴涨,有人提议:"把厂子卖了,大伙儿分钱多痛快!"但他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拍桌子:"这是要断子孙饭!"
财务科王大姐回忆:"那天老桑把装钱的皮箱推回去时,手都在抖。他后来跟我说,那是他半年工资啊。"
2010年退休后,桑义州在厂区对面开了间修车铺。谁都没想到,这个常蹲在马路牙子上吃煎饼的老头,偷偷资助了17个贫困生。直到2020年疫情爆发,他捐出全部积蓄时,银行流水单才让这个秘密曝光。
年份 | 捐助项目 | 金额(万元) |
2012 | 临江小学图书室 | 3.8 |
2015 | 农民工技能培训 | 12.5 |
2020 | 疫情防控 | 47.2(含退休金账户余额) |
2021年清明刚过,老桑在修车铺里安详离世。整理遗物时,人们在他枕下发现三样东西:
出殡那天,当年被他资助的学生现在都成了大人。他们举着连夜赶制的横幅,上面歪歪扭扭地绣着:"老桑,春天的化肥厂开满蒲公英。"
如今厂区旧址真的长满了蒲公英,每到四月,白绒球随风飘过新落成的技工学校教学楼。门卫老李总说,有时候恍惚还能看见个戴蓝布帽的身影,蹲在墙角研究新长的野草。
2025-08-19 08:10:00
2025-08-18 20:58:34
2025-08-18 20:57:51
2025-08-18 20:57:35
2025-08-18 20:56:55
2025-08-18 20:54:53
2025-08-18 20:54:39
2025-08-18 20:51: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