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松针落满监测站屋顶的第六个秋天,我摸索出三件保命事:每天太阳偏西前要存够五捆柴,每场雪后必须沿着兽道撒盐,还有永远别让对讲机的电池冻僵。这些经验是用三根冻伤的手指和半袋发霉的玉米换来的。

| 生存指标 | 安全阈值 | 预警信号 |
| 体温 | ≥35.8℃ | 手指发紫前会先失去对打火石的触感 |
| 饮用水 | ≥4.5L/日 | 冰层取水超20分钟会开始消耗基础代谢 |
| 火种储备 | 3处不同埋藏点 | 潮湿的桦树皮会散发酸腐味 |
每月25号要给山外的"幽灵指挥部"发报,这套老式电台最近开始闹脾气。上个月暴雨夜,我裹着熊皮调试了两个钟头,突然悟出来个门道——敲击发报键时要带着心跳的节奏,就像啄木鸟找虫子的频率。
记得去年腊月,我在冰湖面上凿洞时掉进去半条腿。现在学聪明了,随身带着用狼膀胱做的浮囊,这东西比市售救生衣轻便,还能当临时水袋。
去年遇到熊瞎子那次,我情急之下用盐罐子砸它鼻子,结果发现这畜牲居然开始舔雪地。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棕熊的嗅觉灵敏度是猎犬的7倍,高浓度盐分刺激会让它们暂时失能。
今年开春设计的地窖警报系统挺管用,用鱼线串联空罐头盒,野猪来偷土豆时触发的声音,比电子警报器还响三度。
我用红漆在木墙上画了个生存能量环,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移动木楔子。上周发现体温指针快触底时,立刻灌了两大碗五味子汤,成功把寒颤压制在黎明前。
| 监测项 | 原始方法 | 改良方案 |
| 体力值 | 看劈柴数量 | 斧头回弹高度测量法 |
| 健康度 | 尿液颜色对比 | 自制PH试纸(野葡萄汁浸染) |
| 精神指数 | 数自言自语次数 | 每日给松鼠命名的数量 |
现在每天清晨会在桦树皮上刻天气符号,发现月牙朝东时准要起风,这个规律比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还靠谱。
今早巡山时在老椴树上系了个蓝布条,这是第198个标记点。等布条攒到250个,就能画完整个保护区的三维资源地图。收音机又在滋滋响,可能又要变天了。火塘里的松明子烧得正旺,映得墙上的生存环忽明忽暗。
(生存日志更新:09月17日,体温36.2℃,剩余盐块17枚,最近兽道痕迹密度增加40%)
2025-11-16 21:01:22
2025-11-16 20:59:49
2025-11-16 20:57:56
2025-11-16 20:56:09
2025-11-16 20:55:44
2025-11-16 20:55:13
2025-11-16 20:54:59
2025-11-16 20:54: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