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那天我们瘫坐在草坪上啃西瓜,老王突然冒出一句:"你说咱们小时候玩躲避球都能笑到肚子疼,现在怎么打个羽毛球都跟上班打卡似的?"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——原来我们缺的不是运动,而是当年那份没心没肺的快乐。
去年组织过几次正规的羽毛球赛,结果发现:
后来翻《游戏化实践手册》才明白,成年人更需要「假装不认真」的玩耍。就像小时候把书包当球门,用粉笔画线当边界的那种状态。
上次我在群里发的通知:
「本周六下午3点,世纪公园3号门集合
带好运动鞋和不要的脸皮
项目包含但不限于:
用排球打保龄球(矿泉水瓶当靶子)
蒙眼踢足球(被砸到请自觉买奶茶)
三秒笑场自动出局制羽毛球赛」
道具 | 正经用途 | 我们的玩法 |
---|---|---|
羽毛球拍 | 打羽毛球 | 颠薯片(碎了就吃掉) |
篮球 | 投篮比赛 | 滚球接力(用肚子顶着运球) |
经过三次踩点总结的经验:
参考《团队协作心理学》设计的三个环节:
比如我举左手大家要举右手,传球时要喊"接不住是狗"。上周玩这个的时候,平时文静的小美居然即兴来了段海草舞当惩罚,惊掉众人下巴。
我们的惩罚清单包括:
「用屁股写自己名字」「给通讯录第三个人打电话唱生日歌」「模仿微信系统表情包」
上周玩蒙眼足球时发生的趣事:
老王把球踢进自己队伍的球门后还疯狂庆祝
小林因为总听到对手的假指令,直接抱着球门柱不撒手
最后统计发现,失误最多的小组反而笑得最开心
经历过两次突降暴雨后,我们的应急包现在装着:
有次玩得太嗨没注意防晒,第二天全员变成「红脸关公团」。现在群里多了一条「忘记涂防晒自觉发红包」的潜规则。
上周散场前,不知谁说了句"好想吃烤串",结果十五分钟后我们就在公园长椅上开启了野餐模式。现在每次都会多带些零食,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看云朵,像极了小时候春游的场景。
昨天收到小美的消息:「下周要不要试试用瑜伽球玩抢椅子?」看来我们的周末球类日,要进化成更奇怪的形态了...
2025-08-17 16:54:06
2025-08-17 16:50:15
2025-08-17 16:42:25
2025-08-17 16:29:35
2025-08-17 16:09:49
2025-08-17 14:37:11
2025-08-17 13:03:50
2025-08-17 11:39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