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图1
背景图2
背景图3
背景图4
背景图5

《Jakq电击队》:昭和年代的赛博朋克彩蛋

游戏资讯 编辑: 日期:2025-08-26 14:53:24 0人浏览

说到日本特摄剧,很多人会想到《奥特曼》或者《假面骑士》,但1977年东映推出的《ジャッカー电撃队》(Jakq电击队)才是真正把科幻元素玩出花的先锋。这部只有35集的作品,就像昭和年代突然冒出来的赛博朋克彩蛋,用扑克牌符号、机械改造人和反传统叙事,给当时的小朋友来了点「超规格震撼」。

《Jakq电击队》:昭和年代的赛博朋克彩蛋

诞生于十字路口的异色作

在《Jakq电击队》开播前,东映的《秘密战队五连者》刚创下收视佳绩。制作人平山亨却决定搞点新意思——他找来《假面骑士》系列的编剧伊上胜,把手枪换成了扑克符号,把传统五人组砍成四人小队,还往剧本里猛塞黑深残剧情。

  • 播放时间:1977年4月9日-12月24日(每周六19:30)
  • 总集数:35集(原计划52集)
  • 收视率:平均8.2%(最低4.7%)

同期特摄剧对比

项目Jakq电击队秘密战队五连者超人巴洛姆1
成员构成4+1人(后期追加)固定5人单人英雄
变身道具电子扑克牌手环+卡片腰带装置
敌人设定犯罪组织CRIME黑十字军恶魔党

机械改造人的宿命

四位主角都是接受「超电子改造手术」的志愿者,这个设定在当年堪称大胆。队长赤城一平(红桃Ace)左眼装着电子义眼,女队员凯伦(方块Queen)连声带都是人造的。最扎心的是绿桃Jack的大山大作——这位橄榄球运动员接受改造后,每次使用必杀技都会缩短寿命。

「你们不过是装着机械零件的怪物!」——第12集反派头目的台词,意外道出了战队的生存困境

那些令人瞳孔地震的设定

  • 每集开头都会标注「本集死亡人数」
  • 第24集出现改造手术场景(当然是剪辑过的)
  • 最终BOSS其实是地球本身孕育的邪恶意志

从扑克符号到武器设计

道具组这次玩得特别野。变身器是能发光发声的扑克牌,合体机器人「大电神」由四台载具组成——红桃战车、黑桃潜艇、梅花飞机和方块钻地机。最酷的是武器系统,比如能用扑克牌当手里剑的「电子手里剑」,以及需要四人同时发动的「十字电击」必杀技。

战队装备进化史

世代标志元素合体方式必杀技
初代(五连者)手环&颜色五机垂直堆叠五连者飓风
Jakq电击队扑克符号十字形组合十字电击
后续作品动物/职业模块化变形属性组合技

被腰斩的真相

虽然现在被奉为经典,但当年《Jakq电击队》可是遭遇了惨烈腰斩。玩具销量比前作暴跌60%,收视率一度掉到4.7%。有家长投诉「改造人设定太黑暗」,也有小朋友表示「扑克牌不如机器人酷」。制作组在第22集紧急追加第五位战士「Big One」,但终究没能挽回颓势。

饰演Big One的演员宫内洋倒是因祸得福——他后来在《战斗狂热J》里塑造的司令官形象,成了特摄史上的经典角色。这大概就是所谓的「东映祖传失业再就业」吧。

藏在细节里的宝藏

  • 主角们的扑克代号暗含牌面大小(A>K>Q>J)
  • CRIME组织的干部都以国际通缉犯为原型
  • 第18集出现的「电子病毒」概念,比《数码宝贝》早二十年

如今在秋叶原的中古玩具店,偶尔还能翻到1977年产的扑克变身器。泛黄的塑料卡片上,红桃标志的贴纸已经卷边,但按下按钮时,依旧会发出带着电流杂音的「JAKQ Charge!」——像是某个平行时空传来的信号,提醒着我们这群70年代的老粉:曾经有四张扑克牌,试图改写超级战队的历史。

分享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