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我将为大家深入探讨一个广受欢迎的题材:僵尸。僵尸这一形象,从西方到东方,从电影到游戏,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我们将分析僵尸的起源、形象设计以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。

僵尸的起源与形象设计
“Zombie”一词起源于非洲的巫毒教,指的是被魔法复活的、没有自我意志的尸体。传说中,女巫能够控制这些僵尸,甚至有女巫在夜间控制僵尸铺设铁路的故事。这种传说在上世纪30年代经过海地的民俗学家整理后出版成书,从而带动了僵尸文化的兴起。科学角度来看,有人解释女巫利用毒药让人体呈现假死状态,然后使用催眠术、迷幻药或破坏脑部来控制其行动。近年来,流行文化中流行的“被病毒传染”、“嗜吃人脑或人肉”和“要爆头才能干掉僵尸”等丧尸形象,大多是由流行文化所杜撰的“设定”。
这些“设定”可谓一纲多本,不同的僵尸片中可能就有五种僵尸的弱点、五种攻击与传染方式,这也成为许多僵尸片轻松取巧的手段。在这种灾难片的剧情走向中,人类若没有对僵尸的基本概念,反而就能衍伸出许多依然把僵尸当人类看待的惊悚剧码。
为了追求这种现实落差,对比人类和僵尸,而成功的塑造心理学上的“恐怖谷”,因此不管僵尸文化在现实世界中多么流行,在剧本里面总是会塑造一个“没有人认识僵尸”的平行宇宙以便于剧情发挥。
中国僵尸的形象
僵尸的形象与西方丧尸大相径庭。中国僵尸通常穿着清朝时期的官服装扮,双手向前伸直、脚板直挺挺的一跳一跳前进,朝着有活人气息的方向一蹦一蹦地跳去,再用尖尖的指甲去戳刺攻击。
僵尸之说盛行于明中叶以后及清朝,清代笔记载僵尸者目前是最齐全的,相关文献首推袁枚的《子不语》及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,此二书可以说是“僵尸大全”。而香港电影的僵尸设定与剧情大都参考自这些书籍,很自然的僵尸们穿的也都是清朝的衣服了,毕竟什么年代的鬼怪就该穿什么年代的服饰嘛~
近年中国的僵尸印象大多不脱以上印象,最具代表性的僵尸片普遍认为是由林正英所主演的《僵尸先生》(Mr. Vampire)。除了带动了诙谐逗趣又不失恐怖的僵尸电影风格,也吸引多家电影公司效仿,类似题材一部部接连拍摄、上映,也让这股“僵尸热”带动影响了亚洲影业。
中国僵尸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
为什么中国僵尸的设定是让僵尸一跳一跳地移动,而不是像西方的丧尸僵硬缓慢地步行,甚至是被打断了条腿还是能趴在地上缓缓爬动?
其实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湘西地区赶尸的习俗。在中国湖南省地区的沅江上游一带,由于环境贫脊,许多当地人皆外出到邻近省份(四川、贵州)做些小生意谋生。然而出门在外总有意外,尤其在早期这些地区多瘴气,也多流行病,时常有人染病客死异乡。而当地百姓普遍认为要将死者遗体送回老家,才是落叶归根有归属。但往来这些地区的山路崎岖,舟车皆不便运送,该如何在狭小的山路上运送遗体呢?
到了现代,已有一些人针对这些赶尸的异状做了一些解析:有一说认为运尸的主要方法,在遗体经过苗族秘传神奇防腐处理后,由两位运尸匠一前一后地抬着竹子,像是挑扁担那样地挑着尸体,只不过他们并不是将遗体横躺着运送,为了节省空间一次多运点,将长长的竹子穿过遗体寿衣的袖子,将遗体的双臂绑在竹子上。而在行走时,中间的遗体便因竹子的弹性时而上下晃动,远远看去,就像是一群手臂往前伸直,一蹦一蹦地前进的僵尸们了。
僵尸这一形象,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,都深入人心。从起源到形象设计,再到不同文化中的表现,僵尸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了解僵尸,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相关作品,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对生死、死亡以及超自然现象的思考。
2025-10-30 16:55:11
2025-10-30 16:38:41
2025-10-30 16:27:21
2025-10-30 16:22:38
2025-10-30 15:56:31
2025-10-30 15:51:34
2025-10-30 15:37:00
2025-10-30 14:55: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