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街角的咖啡香里混进了软绵绵的喵呜声。抱着电脑工作的年轻人、举着自拍杆的游客、带着孩子的家长,都开始往那些挂着「内有猫咪」木牌的店铺里钻。今天我们就钻进这些毛茸茸的结界,看看「两脚兽」和「喵星人」的跨物种社交现场到底什么样。
1998年台北开张的「猫咪咖啡馆」被认为是行业鼻祖,当时主要服务没条件养宠的都市人。现在全国超过3800家猫咖(据《2023中国宠物消费报告》),北京五道口甚至有家猫咖同时养着18只不同品种的猫咪。
猫咖 | 普通咖啡馆 | |
客单价 | 58-128元 | 35-65元 |
平均停留时间 | 2.3小时 | 1.1小时 |
复购率 | 41% | 19% |
工作日上午十点的猫咖,通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三只美短在猫爬架上睡成「叠叠乐」,金渐层追着激光红点满场跑,而布偶猫早就熟练地跳上客人膝盖开始营业。
常去朝阳区某猫咖的张小姐说:「有次看见店长抱着加菲猫挨个教客人怎么正确抱猫,那认真劲儿像在培训新员工。」
看似慵懒的猫咖藏着不少冷知识:木质桌椅比布艺沙发更受欢迎(抓挠损耗降低60%),背景音乐会刻意避开高频音段,就连猫薄荷的使用都严格控制在每周二、四下午——据说这个时段客流量最少,猫咪「上头」时不会引发混乱。
常见误区 | 实际情况 |
猫咪可以随便摸 | 需观察尾巴摆动频率,频率>2次/秒应停止互动 |
猫咖气味难闻 | 新风系统+活性炭过滤已成标配 |
猫咪被迫营业 | 轮班制+行为训练保障动物福利 |
观察发现常客主要分三类:举着单反的银发族专门来拍猫,带着冻干的资深猫奴来「云养猫」,还有被朋友拉来的新手小白。有趣的是,14%的顾客会在离开前购买同款猫玩具——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养猫。
上海某猫咖去年因猫咪过劳登上热搜后,行业开始推行「透明化经营」。现在进店就能看到墙上的《猫咪健康公示栏》,记录着每只猫的体重变化、绝育情况和疫苗记录。杭州更有猫咖开发出「猫咪心情指示灯」,通过项圈颜色提示互动许可状态。
推开门,拿铁上的拉花还冒着热气,橘猫大爷揣着手在窗边打盹。或许这就是现代人寻找的治愈感——在36.5℃的体温和60℃的咖啡之间,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角落。
2025-08-14 08:40:32
2025-08-13 17:49:43
2025-08-13 17:49:00
2025-08-13 17:39:12
2025-08-13 16:44:11
2025-08-13 14:29:04
2025-08-13 12:54:37
2025-08-13 10:29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