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雷军带着小米杀进汽车圈这事儿,就像当年他突然宣布要做智能手机一样让人意外。这位53岁的连续创业者,在手机圈折腾出全球前三的成绩单后,转头就把目光对准了四个轮子的生意。
咱们先扒拉扒拉时间线:2021年3月正式立项,2022年8月公开自动驾驶技术视频,2023年冬季测试谍照满天飞。最绝的是去年12月28日那场技术发布会,直接把小米SU7的底裤都亮出来了——这速度,比特斯拉当年推Model S还快半年。
最近网上流出的实车体验报告显示,小米SU7这车确实有点东西。有个汽车博主实测CLTC工况续航跑到850公里,比官标还多出50公里。更夸张的是,在-25℃的漠河,这车的低温续航达成率居然有67%,比特斯拉Model 3高8个百分点。
对比项 | 小米SU7 | 特斯拉Model 3 | 比亚迪汉EV |
预估售价(万元) | 22.99-29.99 | 25.99-29.59 | 20.98-29.98 |
最大续航(km) | 800(CLTC) | 713(CLTC) | 715(CLTC) |
零百加速(秒) | 2.78 | 3.3 | 3.9 |
先说这个9100吨一体化压铸机,比特斯拉上海工厂的6000吨压铸机还猛。带来的好处就是后地板零件从72个变成1个,整车减重17%。再配上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,充电10分钟能跑400公里。
智能座舱更是把小米的老本行玩出花,中控屏直接能连米家设备。试想下等红灯时,家里的扫地机器人突然在车机上报告清洁完成,这生态联动真没谁了。
别看现在新能源车卖得火,今年前五个月国内渗透率都冲到36%了。但仔细看中汽协的数据,20-30万价位段的纯电轿车,月销量过万的只有Model 3和比亚迪汉。蔚来ET5这种狠角色,现在月均也就4000台上下。
更扎心的是成本控制。根据中信证券的测算,小米SU7的电池成本占比38%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。这还没算上自动驾驶那套价值2.8万的硬件,包含1颗激光雷达、11个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。
不过话说回来,小米手里还攥着几张好牌。首当其冲的就是用户运营,别忘了人家有5.04亿MIUI月活用户打底。根据艾媒咨询的调查,米粉换车时选择小米汽车的意愿度达到43%,这转化率够传统车企眼红的。
再就是成本控制绝活。当年做手机时能把骁龙8系芯片卖到1999,现在造车也延续了这个传统。自建电池包工厂、自研电机、连座椅骨架都自己开模,这些骚操作直接把BOM成本压下去18%。
最近路透社爆出小米正在和北汽、江淮谈代工合作,这招和当年找英华达代工手机如出一辙。轻资产模式要是跑通了,资金周转率能比自建工厂高30%以上。
现在最大的悬念就是定价。坊间传闻标准版可能杀到22.99万,这价格正好卡在Model 3和比亚迪汉中间。要是真能这个价交车,估计能把20万级市场的桌子掀了。
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,小米汽车首批产能规划才10万台/年,还不够比亚迪汉两个月卖的。毕竟现在新能源车市场,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,后来者要出头得拿出点真本事。
最近去小米之家逛,发现展车位置都预留好了,店员培训也在紧锣密鼓进行。听销售小哥说,现在每天都有十几波人专门来问车的事儿,这热度倒是和当年小米手机开售前挺像。
暮色渐沉,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灯火通明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起起落落,车间的工程师们还在调试最后的软件版本。仓库里整齐排列的SU7,车漆在灯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马路对面的便利店老板说,这半年来看车的媒体车就没断过,他冰柜里的矿泉水都比往年多备了三成。
2025-08-21 16:58:00
2025-08-21 16:55:07
2025-08-21 16:54:12
2025-08-21 16:52:49
2025-08-21 16:45:58
2025-08-21 15:46:32
2025-08-21 14:38:32
2025-08-21 12:29: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