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下午三点,我在常去的街角咖啡馆抱着电脑改方案。抹茶拿铁的香气混着键盘敲击声,突然注意到邻座女孩的屏幕在发光——不是普通文档的白底黑字,而是闪烁着彩虹色光点的文字编辑器。她轻轻划掉某段文字时,居然有金色星星从屏幕边缘蹦出来,这完全颠覆了我对「删除」的认知。

开发者小林美羽在接受《创意工具》杂志采访时说:「我们故意不做无限次撤销功能,每个文档只有三次重写机会。这不是要为难用户,而是想让每次删除都成为有价值的思考过程。」
| 传统橡皮擦 | 魔法橡皮擦 |
| 单纯清除痕迹 | 记录思维轨迹 |
| 可能损坏纸面 | 智能识别敏感区域 |
在东京大学创意写作课上,学生们用它来收集被删改的灵感碎片。有位叫悠真的男生告诉我:「上次写短篇小说时,系统把我删掉的五个开头自动拼成了首诗,现在那首诗在文学社刊物发表了。」
记得第一次用它修改毕业论文时,原本焦虑的修订过程变成了收集特效的游戏。当最终版本生成时,系统自动用所有被删除内容做了个「学术迷思博物馆」,那些被导师枪毙的大胆假设都有了安身之处。
虽然看起来像游戏,但开发团队在隐私保护上用了银行级加密。被擦除的内容会转化成256位的艺术图案,就像把文字做成琥珀标本。有次我不小心清空了回收站,却在云存档里发现了系统自动生成的抽象画——《2023年春天的所有犹豫》
现在每次开始新项目前,我会特意打开特效粒子开关。看着代表待办事项的彩色方块在屏幕上弹跳,就像在准备魔法仪式的材料。就连最讨厌的季度报告,也变成了收集特定颜色特效的闯关游戏——完成十个数据分析段落就能解锁会跳舞的柱状图特效。
最近更新的3.2版本增加了气味模拟功能,当擦除烹饪食谱中的错误步骤时,居然会飘出焦糖布丁的香气。开发团队在更新日志里调皮地写着:「请放心,这不会让你更饿——才怪。」
2025-11-01 09:02:53
2025-11-01 08:11:08
2025-10-31 16:43:59
2025-10-31 16:43:24
2025-10-31 16:42:10
2025-10-31 16:26:40
2025-10-31 16:13:42
2025-10-31 15:59: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