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雨点正敲打着玻璃,我捧着热可可窝在沙发里,突然想起去年用三个月时间搭建的微型星云——那是段既抓狂又有趣的时光。现在我要把这段经历掰碎了讲给你听,就像朋友分享游戏攻略那样自然。
别急着打开编辑器,先准备好这些"建筑材料":
新手易错点 | 解决方案 |
重力参数设太大导致星球相撞 | 先用橡皮泥模拟天体运动 |
光速值设成3m/s闹笑话 | 记住真空光速是299,792,458m/s |
就像做蛋糕要选面粉,先确定宇宙的"基础材料":
上周邻居家小孩问我:"宇宙是不是像搭乐高?"这话还真有点道理。
打开初始界面会看到奇点调节器,重点注意:
我的独门秘籍:用引力面团揉出旋臂结构。具体操作:
去年在类地行星上培养出会发光的硅基水母,整个过程就像在养电子宠物。
生命要素 | 创意配方 |
遗传物质 | 试过用晶体存储遗传信息 |
能量获取 | 直接吸收暗能量的光合作用 |
设置好这些监控指标:
上周二凌晨三点,我养的碳基小龙虾突然发明了曲速引擎——这就是创世的乐趣。
定期检查这些部位:
雨停了,窗台上的多肉挂着水珠。创建宇宙其实很像养盆栽,既要遵循生长规律,又要留出意外生长的空间。打开你的编辑器吧,记得给第一个恒星系取个特别的名字——就像给新生儿起名那样郑重。
2025-07-31 15:47:30
2025-07-31 15:38:53
2025-07-31 08:54:22
2025-07-30 17:18:32
2025-07-30 17:18:32
2025-07-30 17:17:56
2025-07-30 17:17:35
2025-07-30 17:12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