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秋天我在大兴安岭遇到位采蘑菇的老汉,他教我用三步定位法找营地:「先看天,再看地,最后闻空气」。这话听着玄乎,实践起来还真管用。
理想坡度 |
5-10度 |
有次在秦岭发现条清澈见底的小溪,刚要取水就看见上游漂来动物的粪便。现在我的水壶里常备净水片,就算看着干净的水源也要煮够3分钟。
我那顶用了五年的帐篷有23处补丁,但每次展开时就像打开魔法帐篷——你知道怎么让它变成五星级酒店吗?
在云南雨林露营时,我发现把新鲜薄荷叶塞在帐篷四角,比驱蚊剂还管用。要是遇到蚂蚁大军,用粉笔在周围画个圈就能建立结界——这招是从《野外生存手册》里学来的。
去年在巴丹吉林沙漠,我躺在睡袋里数到第187颗流星。要拍出银河拱桥,得掌握这几个「黑暗魔法」:
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每天黎明前蹲在营地边缘观察动物脚印。有次在神农架,通过辨认獾的足迹找到了片野莓丛。试着这么做:
动物 | 清晨活动痕迹 |
松鼠 | 松塔碎屑呈放射状 |
有年冬天在太白山,我把备用袜子塞进急救包,这个举动后来救了队友的冻伤脚。真正的冒险家都怕死。
遵循《无痕山林》原则,我随身带着可降解的麻绳。上次在武夷山,用树皮当便签写给后来者:「东边30步有山泉水,记得烧开喝」。
晨雾漫过帐篷时,我常想起那位采蘑菇老汉的话:「好营地就像好蘑菇,得用心找,用命护」。远处传来啄木鸟的敲击声,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。
2025-08-08 11:10:43
2025-08-07 14:57:27
2025-08-07 14:55:36
2025-08-07 14:55:11
2025-08-07 14:54:43
2025-08-07 14:50:18
2025-08-07 12:54:13
2025-08-06 15:49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