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加密手机在凌晨三点震动时,我正在给咖啡机换滤芯——这是我从《特工安全手册》学来的强迫症习惯。听筒里传来经过变声处理的任务简报:"三天后,某国能源部长将在国际峰会上遭遇刺杀,你的任务是让他活着回国。"
这种任务就像拆定时炸弹,得先找到那根关键导线。我打开冰箱门,在酸奶盒夹层取出加密平板,屏幕上跳动着目标的完整档案:
混进目标常去的古董店当临时店员,比直接安装窃听器更有效。上周有位戴金丝眼镜的客人来修怀表,我故意把维修价目表倒着递给他:"您这款1932年浪琴机芯,保养需要三天——刚好能赶上慈善拍卖会。"
场合 | 伪装身份 | 信息获取方式 |
高端酒会 | 侍酒师 | 在醒酒器里藏纳米窃听器 |
办公楼 | 空调维修工 | 在通风管道布置激光麦克风 |
执行保护任务最忌贴身跟随,我更喜欢在目标周围织张看不见的网。能源部长每天晨跑路线上的24小时便利店,收银台小哥已经换成我们的人——他递过去的能量饮料瓶身,其实是用热敏材料制作的实时威胁指示器。
记得在目标入住的总统套房布置"声学陷阱":把超声波发生器藏在窗帘轨道里,这样任何靠近窗户的异常震动都会触发振动警报——上次这个技巧让我提前20分钟拦截了高空狙击手。
峰会当天发生的一幕像精心设计的剧本:电力中断瞬间,我戴着夜视仪冲进会场,发现目标正被"保镖"架着往紧急出口走。通过耳骨传导耳机传来的声音分析,那个"保镖"喉结震动频率和数据库里的杀手特征完全吻合。
这时最适合用非对抗干预:我假装踉跄撞翻服务生托盘,冒着热气的咖啡泼在杀手小腿上。趁着目标查看情况的瞬间,把防弹公文包滑到他脚边:"部长,您的文件掉了。"
真正的撤离计划永远要有ABC选项:
那次我们最终走了计划外的路线D:让目标穿上我的西装外套,从消防通道进入正在检修的观光电梯——轿厢顶部的应急出口直通楼顶停机坪。
当直升机降落在安全屋草坪时,加密手机收到新消息:"报酬已存入苏黎世账户,查收附件里的装备升级清单。"我笑着把新到账的比特币转成金条,订了张去慕尼黑的火车票——那里有家不起眼的钟表店,能用任务奖金换到带反监听功能的陀飞轮腕表。
夕阳把站台染成蜂蜜色时,我翻开《情报心理学》,书页间滑落一张拍卖会请柬。下一站的任务藏在某件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里,不过那是喝完这杯黑咖啡之后的故事了。
2025-09-12 22:13:41
2025-09-05 17:40:27
2025-09-03 12:15:10
2025-09-01 18:52:20
2025-09-01 17:24:03
2025-09-01 14:21:00
2025-08-31 15:42:00
2025-08-30 14:39: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