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图1
背景图2
背景图3
背景图4
背景图5

台湾AM广播:穿越时代的电波记忆

游戏资讯 编辑: 日期:2025-11-10 20:11:03 0人浏览

周末清晨六点,台北万华老社区的杂货店铁门刚拉起,柜台旁的晶体管收音机就传出带着沙沙声的早间新闻——这是许多台湾人熟悉的AM广播日常。作为岛上现存最古老的电子媒介,AM调幅广播至今仍在台湾社会扮演着特殊角色。

台湾AM广播:穿越时代的电波记忆

穿透时光的电波

台湾AM广播的黄金年代要追溯到1950年代,美军驻台时期留下的无线电设备成为发展基础。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中广新闻网(频率AM648)每天用国语、闽南语、客家语轮播,信号最远能覆盖到福建沿海。老一辈出租车司机常说:「以前开苏花公路,只有AM收得到信号」。

  • 1950年代:全台仅6个AM电台
  • 1987年解严时:AM电台数量突破40家
  • 2023年统计:现存32个AM频率仍在使用

现在还在播的AM电台

电台名称频率特色节目
汉声广播电台AM693军事政令、怀旧老歌
警察广播电台AM1278实时路况与紧急通告
福音电台AM1530全台唯一24小时宗教频道

AM与FM的生存较量

在台南盐水镇的夜市里,卖麻油鸡的阿伯坚持用AM1296收听农业气象,他说:「FM太清楚反而没味道」。这种「沙沙声情结」正是AM存续的关键——相较于高保真的FM,AM广播有着截然不同的生存逻辑。

对比项AM广播FM广播
覆盖范围半径150公里半径50公里
音质表现中低频突出高频细节丰富
抗干扰性易受电器影响相对稳定

深夜的神秘频道

凌晨三点的台中线,货车司机们习惯将收音机转到AM1098。这个没有台呼的频率会突然播放闽南语老歌,夹杂着断续的股票明牌报号。这种「幽灵电台」现象,正凸显AM波段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。

电波里的文化密码

在嘉义民雄的槟榔摊,老板娘用AM1170听着日治时期留下的浪曲调,那是台湾现存唯一的浪花节表演频道。AM波段意外成为保存特殊文化的载体:

  • 全台唯一北管戏曲直播频率(AM882)
  • 客家采茶戏保留频道(AM1467)
  • 原住民祭仪音乐特别时段(每周三AM1044)

高雄旗津的渔船下午三点准时响起AM1350的「讨海歌」,那是渔会广播站召集出海的信号。老船长说:「听到这个旋律,比手机群组通知还管用」。

正在消失的电波

台中大甲溪畔的广播塔依然每天发送AM信号,但维修工程师坦言:「现在年轻人连收音机旋钮都不会转了」。随着《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技术报告》披露AM收听率已低于3%,这些电波终将成为时代记忆。

黄昏时分,台北迪化街的古董店里,老板擦拭着1970年代的三洋收音机。当指针划过AM波段时,那些混杂着电流声的闽南语广告、日据时期的军歌残响、还有说不清来源的股票密码,依然在金属线圈里沙沙作响。

分享到